|
外资搅动中国商用车业 竞争格局变化隐现 |
信息来源:湖北江南专用特种汽车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:2009/7/13 10:20:10 浏览次数:2754 |
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,去年下半年以来,国内外卡车行业遭受严重打击,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卡车市场格局正在酝酿变化,新一轮兼并重组一触即发。 在国内商用车企业的一系列举动中,人们都可以看见外资的身影:福田汽车与德国戴姆勒-奔驰公司牵手;传出重汽集团正在寻求与国外商用车企业合作的消息;通用与一汽在轻型商用车方面的合作进展迅速;广汽日野最近表示,不排除引进日野轻卡技术;郑州日产则携日产多功能跨界车NV200,积极备战国内轻型商用车市场。值得关注的是,在这一轮兼并重组过程中,外方的合资合作战略比以往更加灵活,中方的话语权逐步增强。 ■ 外资:观念在转变 态度更务实 与乘用车相比,外资进入我国商用车领域,走过了一条崎岖的路。奔驰与一汽、沃尔沃与重汽合作中的教训至今让人记忆犹新。坚持在合资公司使用洋品牌的作法,让跨国公司坐失中国商用车市场快速发展的良机,即使成立了合资公司,业绩也不理想。 近年来,中国这一全球最大商用车市场的诱惑力不断加大,自主品牌商用车的快速成长也令人刮目相看,中外双方在商用车领域的合资合作方式开始改变。上汽、意大利依维柯公司、重庆红岩首先达成共识,在三方成立的合资公司中,依维柯和红岩两个品牌同时存在。之后,广汽日野汽车项目也采取双品牌运作模式。 去年,福田汽车与奔驰的合作又在此基础上向前迈出一大步:双方组建的合资公司将只生产中方的欧曼品牌重卡。这被誉为中外合资模式的一个创新。 通用和上汽联手重组柳州五菱,成立合资企业上汽通用五菱的案例,将被复制到通用在中国的轻卡业务中。有迹象表明,在与一汽的轻型商用车合资项目中,通用采取了更加务实的态度:仅仅投入资金而不强调在技术和产品上的控制权,一样可以获得不错的收益。 二十多年来,中外双方在商用车领域合作模式缓慢变化的过程,也是自主品牌企业和外资博弈的过程。在寻求进入中国市场的努力中,国外商用车巨头对中国市场潜力和广阔前景的认识始终没有改变,改变的是对合作伙伴的认识。 ■ 中方:对外合作是为了更好地 发展自主品牌 我国卡车行业的中外合资合作之路不平坦,并不能说明国内企业不需要对外合作。奔驰与一汽谈判失败的主要原因是,双方在是否保留并发展解放品牌上存在严重分歧。一汽对自主品牌的执着,反映了中国商用车企业对自主品牌的珍爱和信心。 以重卡为例,自主品牌重卡能够发展到今天,主要依赖于成本优势。放眼长远,斯太尔技术已经被发挥到极致,单纯依靠成本优势是不可能长久的。福田汽车副总经理吴越俊认为,自主品牌要想长久保持竞争优势,必须跟得上需求提高的步伐,把握好技术进步的节奏。 显然,我国自主品牌卡车面临技术升级的需求。进行技术升级有两条路可走:一是像一汽那样进行自主研发;二是对外合资合作。根据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,多数企业更愿意走第二条路。国外先进技术加上在中国生产的低成本优势,会非常有竞争力。通过对外合作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,无疑会使我国自主品牌商用车有更大的发展。 福田汽车与奔驰合作,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是,欧曼品牌重卡可以借助奔驰的全球销售网络,快速进入国际市场,同时依靠奔驰技术对欧曼重卡进行技术升级。 ■ 全球卡车业格局重写 中国企业将扮演什么角色 中国是全球最重要、最具潜力的卡车市场,在全球卡车业格局重写的过程中,中国卡车企业显然不会袖手旁观。中国市场不可能永远快速增长,利用有限的快速增长期抓紧形成自主研发能力和海外市场销售网络,是国内卡车企业的现实选择。福田与奔驰联手,目标是全球市场。可以说,福田找到了推进全球化战略的有效途径。 最近,业内盛传国内至少有3家企业计划参与福特旗下沃尔沃的并购。目前,国际金融危机还未见底,企业估值大幅缩水,原来高不可攀的并购对象正变得唾手可得,某种程度上说是并购的好机会。且不说最终的结果如何,更不能奢望国内汽车企业通过国际并购,迅速提升在全球汽车行业的地位。但是,国内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并购的行为至少说明,我国汽车企业已经开始加快进入海外市场的步伐了。 福田携手奔驰改变了商用车企业中外合资的传统做法 在新一轮合资合作中实现共赢 ■刘晶菁 改革开放以来,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速度令世人瞩目。这一方面得益于国内市场的快速启动和迅速扩大;另一方面,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也是一股重要的推动力量。乘用车行业遍布全国的合资企业自不用提,商用车领域也处处可见“外援”身影。到现在为止,丰田轻客、五十铃轻卡、斯太尔重卡等,仍是中国商用车重要的技术原型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我国商用车行业成功的技术引进案例不少,成功的合资企业却不多见。究其原因,主要有两个方面: 一是中外双方在品牌使用上存在严重分歧。一汽和奔驰合资谈判破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,奔驰将一汽放弃“解放”品牌作为双方合资合作的前提条件,这显然是一汽不能接受的;沃尔沃与重汽集团合作不利,也与外方顾及高端品牌形象,不愿将打造多年的产品本土化有直接关系。单纯从企业的立场看,外方的做法有一定道理。但现实告诉我们,脱离市场需求的一味坚持不仅不能促成合作、实现共赢,也会使企业错失大好机遇。 二是跨国商用车巨头的产品难以适应中国市场的需求。与乘用车市场不同,中国商用车市场具有鲜明的需求特点和独特的产品结构。由于缺乏变通、不重视产品的本土化改进,跨国商用车企业很难进入中国商用车的主流市场。特别是,国内商用车企业突出的成本优势和快速灵活的经营手法,使那些百年老店难以适应。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逐渐成熟和企业实力的不断壮大,“走出去”已经成为中国商用车发展的必由之路。近几年,汽车出口已经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的一个新增长点。在一些发展中国家,物美价廉的中国汽车正在抢占欧、美、日汽车巨头的市场。随着产品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,中国汽车企业迟早会在这些国际汽车巨头的本土市场与之展开竞争。显然,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。 20年前,谁也不会想到,中国汽车工业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长足的发展。如果说10年前,外资进入中国寻求合资合作,更多的是看重中国巨大的市场容量。今天,他们与中国企业积极合作,不仅仅是看重中国市场,也是利用自身优势与中国企业合作,在未来的全球市场竞争中增加一个有力的合作伙伴。 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国内企业话语权的日益提升,外方正在逐渐失去制定游戏规则的资本,双方的合作也更趋于公平、互利。相信在新一轮的合资合作中,中外双方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功,实现真正的共赢。
|
|
销售经理:秦经理
办公电话:0722-3330886
销售热线:13677215488
传真号码:0722-3330668
电子邮箱:hbjtqc@126.cn |
|